
宇文泰(507—556年)合法股票配资平台,鲜卑族,字黑獭,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改革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人。他在死后被追赠谥号文帝。 宇文泰的祖先是匈奴人,后来融入鲜卑族并被称为宇文部。这个部落曾被前燕所灭,余部归附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后,便归附了北魏,迁移到武川镇并定居下来,宇文泰也正是在此地出生。 宇文泰天生体格异常,身形高大,双臂过膝,长发披肩,胡须如大山般茂盛,面容呈紫色,外貌威武却又显得与众不同。 北魏末年,国内阶级和民族矛盾不断加剧,防守边疆的北部六镇发生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占领了武川镇,当时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心向朝廷,他与宇文泰的父亲一起组织了军队,反击起义者,成功将他们驱逐。在此期间,北方战乱四起,宇文泰的家族几经辗转,父亲和兄弟们接连阵亡。 失去了亲人的宇文泰投奔了代表北魏朝廷的尔朱荣,正巧贺拔度拔的儿子贺拔岳也在尔朱荣的军中。尔朱荣得知两家有交情,便将宇文泰安排在贺拔岳麾下。 展开剩余86%就在六镇起义声势浩大的同时,关陇地区也爆发了起义。宇文泰跟随贺拔岳、侯莫陈悦一起镇压起义,屡屡立下赫赫战功,官职也逐渐提升。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顺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为百姓推行惠政,收获了许多支持。几个月后,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杀害,高欢趁机崛起,成为北魏的实际掌权者。高欢继续信任贺拔岳,宇文泰仍然是贺拔岳最为信赖的下属。 不久,北魏孝武帝不甘心成为高欢的傀儡,暗中与贺拔岳联合,谋划推翻高欢的统治。宇文泰主动请求前往晋阳探访高欢的局势。高欢见到宇文泰后,立即想要拉拢他,但宇文泰断然拒绝。 回到贺拔岳身边,宇文泰向他分析道:“高欢的野心不小,他之所以没有篡位,是因为朝廷有你和你的兄长贺拔胜。而侯莫陈悦不过是个庸人,根本不足为虑。我们应趁机占领陇地,和当地百姓建立良好的关系,待形势稳定后,我们可以向西掌控西域,向北安抚漠北的草原民族,向东则可以控制长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辅佐朝廷。” 宇文泰的见解深刻而高瞻远瞩,贺拔岳感佩不已,立即将此策略呈报给孝武帝,孝武帝听后非常高兴,赞赏有加,任命贺拔岳为主帅,迅速推动这个战略的实施。 贺拔岳将此任务交给宇文泰,宇文泰迅速展开行动,迅速稳定了陇地局势。不久后,在高欢的策划下,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算致死。 宇文泰在获得众人的支持后,接管了贺拔岳的军队,并且成功打败侯莫陈悦,占领了长安,从而完全掌握了关陇地区的控制权,成为仅次于高欢的实权人物。 这时,孝武帝与高欢决裂,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另立孝静帝,建立了东魏。宇文泰则毒死孝武帝,另立魏文帝,建立了西魏,北魏最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最初,东魏的力量远胜西魏,高欢也意图一统天下,不断发动进攻。某年,高欢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打西魏,而此时关中正值大饥荒,宇文泰带着不到一万兵力在一处粮仓休整,听说高欢来了,立刻决定出兵迎敌。高欢派兵围困粮仓,并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宇文泰决定渡过渭水,并准备了三天的干粮,将主力部队埋伏在芦苇中,准备迎战。 东魏军队到达后,见西魏兵力少,便急于进攻。但当两军交战时,宇文泰亲自击鼓,伏兵突然出击,将东魏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然而,西魏的土地狭窄且贫弱,面对东魏强大的实力,宇文泰意识到单靠几次胜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 于是,宇文泰实施了恢复均田制,确保每个人都有土地耕种,并通过此法确保了源源不断的兵源,最终形成了府兵制。他还改革了官制,整顿了吏治,重视儒家伦理教育,提拔有能力的人才,为后来的三省六部制打下了基础。这些改革有效缓解了民族与阶级矛盾,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经过十多年的对峙,西魏逐渐扭转了局势。547年,高欢去世,东魏和南梁相继发生内乱,宇文泰趁机攻占长江上游和汉江流域,进一步壮大了实力。 556年,宇文泰在北方巡视时病逝,临终时他将完成统一大业的责任托付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泰在乱世中凭借个人的努力掌握了权力,顺应历史潮流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逐渐由弱变强,奠定了北周的基础。他开创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宇文邕(543—578年),鲜卑族,字祢罗突,祖籍代郡武川镇,北周第三位皇帝,死后追谥武帝。 宇文邕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自幼聪慧机敏,气度非凡,懂得孝顺父母,深得父亲的宠爱。宇文泰常说:“能实现我志向的,必定是这个儿子。” 宇文泰病逝后,宇文邕的堂兄宇文护接管了朝政。为了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退位,拥立宇文邕的三哥为帝,建立了北周政权。 之后,宇文护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连续杀害了两任北周皇帝,最终拥立宇文邕为周武帝,当时宇文邕只有十八岁。 为了自保,周武帝采取了低调的韬光养晦策略。有一次,一名大臣随武帝出使西北边境,半夜时分,武帝突然决定急忙赶回长安。大家纷纷觉得奇怪。此人坚信,武帝急于回去定是为了除掉宇文护,于是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亲信。第二天,消息传到武帝耳中,武帝召集众臣,当众责骂了那位大臣。当晚,宇文护派人逼迫大臣自尽,武帝表示支持,借此表明自己对宇文护的信任。从此,宇文护对周武帝的警惕稍有放松。 一天,宇文护从外地回来,周武帝特意陪他去看望太后。途中,武帝故作关心地说:“堂兄,太后年事已高,贪酒损身体,您最受她的尊敬,不如您亲自劝她戒酒吧。”说完,便递给宇文护一篇劝戒酒的文章《酒诰》。宇文护见状,便坐下来给太后读这篇文章。就在他专心阅读时,武帝突然举起玉制手板狠狠砸下,将宇文护击倒,宦官们上前协助。宇文护就此丧命,宇文护的家族也被连根拔除。 周武帝开始完全掌握政权,并在父亲宇文泰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清除宇文护残余的影响,强化军权并收归皇帝直接控制,打破征兵种族限制,吸纳汉族男性作为兵员,从而大大增强了军力。 由于寺院占据大量良田,且不承担税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周武帝遂实施了灭佛政策,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联合突厥对抗北齐,周武帝还迎娶了突厥公主为妻。 经过数年的努力,周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北周国力逐步超过了北齐,扭转了自534年东魏和西魏对峙以来的局面。 反观北齐,因未能解决阶级和民族矛盾,加之新帝昏庸,国家局势混乱。周武帝于575年发起了为期三年的伐齐之战。 576年,周武帝再次率军攻入北齐重镇平阳,迫使北齐主力投降。此战后,北齐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再无力阻挡周军进攻。 第二年,周武帝第三次进攻北齐,最终占领了都城,并俘获了北齐后主。自此,北周统一北方。 578年,周武帝在讨伐突厥途中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周武帝巩固了父亲宇文泰的改革成果,结束了东西魏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减少了战争对人民的苦难,推动了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为隋朝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被誉为南北朝时期的杰出君主。 发布于:天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