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部署,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在整合20家涉农高校院所、24家政府部门(单位)、8家行业协会和84家市场主体等资源基础上,经筹备,7月18日,由江苏开放大学与高邮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产业经济联合会发起的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举办,省工经联名誉会长吴冬华和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出席并讲话,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丁荣余当选联合体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股票资本分配,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迎春出席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贵友出席并作筹备工作报告,中共高邮市委书记田醒民出席成立与揭牌仪式。 张迎春在讲话中表示,联合体将围绕创新“内生、外联、开放”三维组织方式和“技能+学历”终身育人模式,着力构建立体式、数智化乡村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依托高邮市有关条件,整合园区等有关资源,引进联合体内有关团队,研究开发实训室、实操田和教学资源包,努力建立乡村振兴实训生态体系;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乡村振兴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合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体系。江苏开放大学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全省办学系统资源,为联合体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服务与保障,为建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产教联合体贡献“开大”力量。 展开剩余72%张鲤鲤要求,联合体要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资源,加快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牵头等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求实效;要深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在服务产业上显作为;要健全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高标准推进“高邮乡训”品牌建设,力争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高邮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上探新路。 吴冬华指出,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的成立,是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的创新实践。联合体要坚持“育人为本”,聚焦“实用、管用、够用”的“三用”标准,深化“课堂进田野、论文写大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农民通过技能提升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双丰收,打造乡村人才培育“新高地”。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协同发力”,政府部门要做好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高校院所要发挥教育、科技资源优势,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创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联合体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大会,刘贵友作联合体筹备情况报告,会议表决通过了联合体章程、理事会理事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及理事会负责人。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联合体代表致贺词。 活动中,还举行了联合体工作启动和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邮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揭牌仪式,联合体成员代表、培训基地首批学员等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当天下午,规模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第一期、第二期)和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在培训基地分别开班,来自南京和高邮的150名首批学员分期投入到时长3天的学习中。 联合体将实行实体化运行,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技能断层等难题,创新“技能+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以线上线下结合为手段,深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推进“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金评价”建设,打造实用、管用、够用“三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与实训体系,以产育才培养一批“新农人”,服务地方乡村全面振兴。 (潘力/文 尤炳元/图)股票资本分配 发布于:江苏省
|